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第47期嘉陵江青年学者论坛
2024年5月20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第47期嘉陵江青年学者论坛在生命科学学院432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金坚石研究员和江西农业大学李国梁青年教授受邀本次论坛。生命科学学院和生态研究院从事动物学、生态学、野生动物保护的10多位老师和30多位研究生、本科生参加论坛。本次论坛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在君教授主持。
首先,由金坚石研究员作了题为《菌群定量分析技术与单细胞成像测序自动化整合技术》的报告。金老师先介绍了研究细菌菌群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史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用于鉴定及定量菌群样品中细菌的新方法—BarBIQ和以从个体水平对细菌研究的新技术—单细胞成像测序自动化整合技术,并列举了运用这两个方法所开展的一些研究详细说明了新方法、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前景。
随后,李国梁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下布氏田鼠种群响应及机制》的报告。李教授先以生态系统工程师—啮齿动物开篇介绍了研究背景,围绕探究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变化的因素、阐明布氏田鼠种群变化的肠道微生物机制、揭示密度制约对布氏田鼠种群影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以案例方式详细分享了其在气候因素、食物、天敌、行为等因素对布氏田鼠种群、繁殖、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方向。
两位专家分别从技术和理论创新方面给师生们带来了生动有趣且精彩纷呈的报告。与会师生全神贯注,并与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学术氛围浓厚,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专家简介:
金坚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得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1前往哈佛大学访问学习。2014-2016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2023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后担任JSPS访问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Senior Scientist。2023年3月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单细胞测序、显微成像和智能化系统的研发工作,研究肠道菌群和转录调控等复杂系统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Immunology、PNA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杂志。已申请一项国际专利。曾获得日本JSPS博士后奖学金,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樱舞赏”等。
李国梁,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变化下鼠类种群波动及响应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NAS、ISME、Advanced Science、Microbiome、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11篇,主持国家自然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担任兽类学报、Integrative Zoology、iMeta和Ecosphere等期刊编辑/青年编委。获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优秀青年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