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面向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需求,针对西南地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实现该地区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力争建成“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一流科研实验平台。

   实验室是四川省双一流学科“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在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珙桐等野生植物生态与保护、不同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等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urrent B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上,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促进了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支撑了我校的ESI 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全球排名前1.2%。此外,实验室还重点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战略,围绕西南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与健康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等项目资助下,聚焦学科前沿,积极服务于国家需求。

 (1)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国家战略,以大熊猫、珙桐、水青树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代表,开展物种、栖息地保护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等研究,“大熊猫栖息地及种群生存最小面积”“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野生大熊猫保护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被中央办公厅采纳。

2)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需求,先后对卧龙、唐家河、栗子坪等10余个自然保护区开展物种调查,积极参与全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完成四川省第二次陆生动物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新种76 种、中国新纪录3 种,为摸清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3)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承担成兰铁路、兰渝铁路、川藏铁路、西成高铁、灾后重建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的生态环评项目,并提供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科技咨询服务300余人次;30 项科研成果被四川省林业厅、发改委等部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