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 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生态与保护

 围绕西南山地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四川山鹧鸪、矮岩羊、梅花鹿等珍稀濒危动物,从群落、种群、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物种行为、生殖和生态等研究,揭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濒危机制,为大熊猫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供相应的保护对策。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项,在《Current Biology》《Conservation Letters》《Biological Conservation》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2. 珙桐等野生植物生态与保护

 围绕西南山地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从系统演化、种群生态、生殖生态、群落生态等开展系统研究。探讨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或致稀机制以及受胁机理,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本方向发表SCI论文30篇,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不同生物类群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

 针对雌雄异株植物、两栖类和鱼类等3大生物类群野生动植物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从雌雄个体的适应能力差异的角度出发,比较了雌雄个体间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大小,并从种群的生活史、生殖对策、繁育特征及其分布范围方面予以综合分析探讨适应机制。研究成果为生物物种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同适应能力而导致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提供新的理论证据。发表了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项。

 4.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10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和四川省第二次陆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发现了新种75种、中国新纪录3种,服务了成兰铁路、兰渝铁路、川藏铁路、西成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了自然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本项成果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出版《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等专著10部。